
没想到春节档后第一部爆片,是来自中国台湾的《周处除三害》。
没有大牌明星,也不是新片,去年台湾就上映过:但这几天一上映票房就爆棚,4 天破了 1.58 亿,主角配角全火了。
从《艋舺》里走出来的影帝阮经天又回来了,比脸更能乱杀的是松弛肢体传达出的张力演技;
“尊者”扮演者,黄金配角陈以文,文雅又疯批的样子像极了威廉 · 达福;
火的不仅有人,还有音乐。
电影里的那首神曲,洗脑了全网。
浅吟轻唱的《新造的人》,冲上了各大音乐榜前列。
电影里听完还不够,主创团一起录了一版。
而创作者郑宜农发了一则她自弹自唱这首歌的视频。
网 友纷纷表示难逃“洗脑”阴影。
“当天使般的旋律一响起,你就要被爆头了。”
“《周处除三害》的爽,这首歌功不可没”。
1.看完电影,全网都被它洗脑了
现在随便一搜《周处除三害》,检索结果里这首歌的名字无处不在。
“曾经我茫然前行暗夜的路上,微风刺痛着灵魂找不到应该的方向,生命这样的旅程,要用多少的泪水来完整。”
听上去如此忧郁澄澈的一首歌,没想到它是用到杀人场景里。
《周处》的故事很简单,阮经天饰演的通缉犯陈桂林看到自己在通缉令上位列“榜三”,决定整死“榜一”和“榜二“两名大哥后,除恶扬善,扬名立万。
而陈桂林在追捕两位通缉犯的过程中,偶遇一个洗脑邪教组织,这个组织的圣歌,就是这首《新造的人》。
陈桂林帮助干掉洗脑组织的头目后准备离开,却听到教堂里再次响起这首圣歌,无数教徒迷途不知返。
于是,伴随着这首《新造的人》,陈桂林开始大开杀戒。
整部电影最充满张力的场景,就在此刻诞生。
一边是男主拿着枪血洗礼堂,血泊中传来阵阵枪声;一边是邪教教徒们面带微笑地唱着这首《新造的人》。
这邪恶和光明交织的感觉,可以让人想到很多爱听着古典音乐杀人的杀人魔。
而如果说阮经天的演技成就了这部电影的 80%,那么高潮场景中的这首《新造的人》,又成就了这个场景里 80% 的阮经天。
就算不看电影,大概也能沉缅在郑宜农柔和干净的歌声里。
写《周处除三害》的这首《新造的人》前,电影的音乐总监找到郑宜农,对她说:我们需要一首朗朗上口的邪教歌曲,觉得很适合你来写。
心里莫名其妙的郑宜农接下了这个任务,然后超质量完成:“听说后来剧组里面的人都会不自觉一直哼出来,哼完再抱头吶喊不 —— 不要再唱了 ——,不小心深植大家的意识,真是不好意思。”
这或许是你第一次被这个才女的作品洗脑,而聆听她,永远都不算晚。
2.从演员到独立歌手
1987 年出生的郑宜农,已经出道 20 年,但郑宜农还只能算是一个台湾独立歌手。
很多人熟悉这张面孔,还是在金曲奖最佳台语女歌手颁奖现场。
散文作家,演员,编剧,唱作才女,很难用一个单一的标签来定义郑宜农。
虽然大家都是因为她唱的一些歌,比如《妖怪人间》《太阳》认识她,但郑宜农最开始,是演电影出道的。
郑宜农出生在台湾宜兰县,爸爸是知名导演郑文堂。
从小郑宜农就爱写东西,15 岁的时候首次创作剧本《风中的小米田》,被父亲拍成电影,就得到金马最佳创作短片。
2007 年,郑宜农给爸爸的电影《夏天的尾巴》担任女主角,还参与了该剧本的创作,还为电影创作了五首配乐,并亲自演唱和录制了歌曲。
郑宜农也凭借这部青春片,入围了第 44 届金马奖最佳新晋演员,这是许多人认识她的开始。
2011 年 7 月,郑宜农发行了个人首张专辑《海王星》。
里面最出名的一首歌,应该是《太阳》。典型的台湾小清新民谣风格,打动了很多听众。
很多人觉得她沿着这条路走下去,会越走越顺,但郑宜农却偏偏不走寻常道。
没有急着发下一张专辑,郑宜农而是转身跑去组了“猛虎巧克力”乐队,发了《夜工厂》等等两张专辑,才开始继续准备自己的下一张专辑《Pluto 冥王星》)。
问她为什么要转去做主唱而不当卖座的歌手?
“我就是很用力唱歌,很用力弹吉他,想用这样的编曲大概是想破坏“郑宜农”。
接触了更多音乐类型风格之后,嘻哈,Grooving,摇摆等元素,更多地出现在她的音乐里。
郑宜农给很多热播剧集写过歌。
2 年前的剧集《妖怪人间》就是其中之一。 一首普普通通的合成器流行乐,却被她演绎得恣意怅然。
剧集平平,但郑宜农的这首主题曲,反响很好。
那首写给爱人的《第一次遇见花香的时刻》,也很好听。
之前《声声不息宝岛季》播出的时候,很多人都喊话希望郑宜农来参加,但显然她还是太过小众了一些。
但好音乐的挖掘,永远不怕晚。
除了写歌,郑宜农还自己做节目。
她监制的节目《边走边唱的女子》,邀请了包括怀特在内,数十位女性音乐家前来,交流创作困悟,把女性艺术家的成长与探索,呈现给观众。
3.《周处除三害》,爽与尺度
《周处除三害》上映之后,很多走进影院的人,都是冲着一个字去的,“爽”,两个字的话,就是“尺度”。
伴随着枪战场景的《新造的人》,当然是一个爽点,和一个挑战尺度的桥段。
大家爱听这首《新造的人》,一定是爱上了电影里那种奇怪的感觉:一边是想打破幻象的人,一边是教徒虔诚的歌唱。
这种场景看似很奇幻,但恰恰就是折射了真实的人性。
阮经天的“疯批”感也好,尊者的道貌岸然也好,或者是《新造的人》这种天堂和地狱融为一体的感觉也好,都反映的是一种在内地院线已经很难看到的电影。
不知道什么时候起,审查已经变成内地院线电影创作最优先考虑的元素。
而《周处除三害》恰好是破了这个例:(在大体层面上)不服务于审查制度,把价值观放在一边,把故事还给电影。
终于看到了一部正常的,敢于去戳破一些表象的,有回味的电影,而不是一台把发生场景搬到银幕上的联欢晚会。
认真讲故事的剧本,好的音乐,以及好的演员,太难得了。
